3月21日,由荣尧泰(北京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(IGS)主办的《ITSM + Cloud双料认证荣耀与自创插件新品发布会》在上海圆满举行。这次聚焦于IT服务管理(ITSM)和云迁移(Cloud)的会议意义重大,发布会现场揭晓了IGS分别荣获Atlassian ITSM Specialized、Cloud Specialized的双料认证殊荣。除此以外,发布会重点讲述了IGS自主研发的一系列实用插件,同时还展示了IGS和Atlassian在技术融合和战略合作上的紧密协作,共同推动ITSM和Cloud向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。会议汇集了业内专家、技术开发者和企业IT负责人,共同探讨和分享IT服务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。
嘉宾致辞:强强联手,共创佳绩
在会议开始,由IGS香港办公室的CTO罗均华(Julian Lo)和销售与营销副总裁尹兆佳(Kai Wan)率先发表致辞。Kai Wan表示,IGS成立自2007年,在过去十多年中一直专注于IT服务,目前在香港、大陆北京以及西安开发中心的员工规模已经超过260人,拥有着强大的技术实力,在各行业客户群中建立了深厚的信任。IGS还在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开设了分公司,其中马来西亚分公司将承担全集团的24小时支持工作。
在ITSM领域,IGS从2008年开始从CA服务台转变到BMC,并且在2020年开始与Atlassian合作,逐步在政府和企业中扩大了业务领域。2023年,IGS获得了Atlassian Cloud、ITSM的认证,这标志着公司在ITSM领域的专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。此外,IGS还涉足其他领域,例如大数据和网络技术,并展示了IGS在这些领域的主要业务及其优势。在与大陆地区和跨国合作中,众多客户均给予了IGS高度赞扬。
IGS 香港办公室的CTO Julian近一步阐述了Atlassian解决方案的开源性及灵活性优势。如同IGS为金融保险行业客户部署的计划那样,它被视为一个集成平台,打破孤岛状态,并通过建立和提供企业内部解决方案,让开发团队、运营团队和业务团队一起工作。他现场展示了“SDLC 与 ITSM 端到端流程集成 Jira、Confluence 和 JSM 平台”图例,从用户请求开始,展现了完整的工作周期管理。通过JSM将请求提交至IT部门进行审查,以及实现通过敏捷和瀑布式方法来管理项目。
Kai Wan 表示与Atlassian合作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,双方交流默契顺畅,Atlassian亚太区的团队全力支持,并希望未来与Atlassian的合作能够进一步加深,带给客户更优质的服务。
面对IGS的高度认可,尽管Atlassian大中华区负责人Kerwin Chung未能亲临现场,但他通过线上方式与大家分享了Atlassian的最新动态及与IGS的合作重要意义。Atlassian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科技公司和全球科技独角兽之一,成立于2002年,201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,全球80%以上的财富500强企业,拥有26万企业客户和700多家本土化合作伙伴,铁粉讨论区有760万社区用户,以及一个丰富的插件生态系统。此外,Atlassian通过Pledge计划,将营收的1%用于支持全球非盈利公益活动。
Atlassian以其在研发上的高投入和注重产品质量及客户体验的理念,使得公司在Gartner、Forrester等评估机构中屡获佳绩,并获得FUTURE 50大奖。在AI领域,公司不断创新,要求员工使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,同时在自家软件工具中融入AI功能,如快速产品需求文档生成等。
在与IGS的合作方面,IGS团队强烈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给Kerwin留下了深刻印象,他对IGS团队领导能力和公司氛围表示了高度赞赏和尊敬。此外,IGS在加入Atlassian合作伙伴网络第一年就获得了白金级合作伙伴的荣誉,还被认定为云迁移和ITSM的专业服务团队,这些成就反映了IGS在大型云迁移和ITSM服务实施项目中的专业能力和高客户满意度,也预示着两家公司在未来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和成功。
IGS资深产品经理刘寅:IGS Atlassian Plugin,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的完美结合
在新品发布环节,IGS Atlassian Plugin的神秘面纱终于解开。IGS资深产品经理刘寅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IGS Atlassian Plugin的一系列自研插件,这些插件旨在优化和增强软件功能,提升团队效率。比如用于文档加水印的插件,允许通过自定义设置参数在文档及导出文件中添加水印;一款组织架构插件SSO,面向统一单点登录,通过简单配置与企业的统一认证中心相连,SSO插件支持OAuth2和OKTA标准协议的参数配置,并且可以在用户离职时通过外部调用自动删除用户,从而释放license资源。
还有一款未发布的插件,用于并行审批,基于JQL的查询功能和审批过程的邮件通知配置,支持根据人员信息进行项目级配置,发送邮件和委托配置。还有一些企业办公对接插件,如DingTalk和企业微信,以及一款Uranus Search插件,用于基于文档内容的搜索解锁。此外,他还提到了一些正在开发的通用插件,这些插件旨在支持不同中间件和运行数据中心的对接,提供灵活的数据源配置和字段映射。这些插件不仅可以同步数据到中间件或Jira系统,还可以通过API暴露关键字段供第三方访问。最后,IGS还开发了一些技术封装包,包括安全管理、SDK二次封装以及支持多种中间件和数据源的操作封装包。这些封装包不仅简化了开发过程,还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和效率。
刘寅表示,通过IGS的自研插件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创新和优化,期望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提升团队协作效率,为ITSM和云平台解决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更加强大和灵活的工具。
某券商资深DevOps架构师李晨:从传统券商到数字化领导者
在深入的一对一访谈环节中,某券商的资深DevOps架构师李晨详细介绍了所在企业业务及其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性。作为科技研发部的高级架构师,李晨主要负责统筹研发平台的各项工作,包括研发工具链和运维相关的赋能工作。而企业作为成都本地的一家前15名的券商,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十分重视,尤其在IT方面,其投入与业界龙头中信证券不相上下。企业在金融科技投资方面十分积极,比如最早推出7×24小时开户的证券App,这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产生了重大影响。这反映了企业对于金融科技行业重视程度的高度,以及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力。
李晨所在团队的技术栈涵盖了Kubernetes、GitOps、私有云、AI大模型、代码生成等,展示了DevOps与AI的融合应用。针对金融行业的严格监管和数据安全,企业采取本地化部署策略。李晨还分享了与IGS的合作经历,着重讨论了从Jira Server升级到Data Center版的顺利过程,成功整合了分散的系统和历史数据,提高了项目管理和数据一体化效率,证明了IGS团队的高效和专业性。
IGS ITSM解决方案架构师牛喜锋:JSM推动企业服务管理变革
随后,IGS ITSM解决方案架构师牛喜锋也为大家带来了题为《JSM推动企业服务管理变革》的主题演讲。他首先对现有的服务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,指出了许多企业服务管理系统给用户带来的不良体验,如高昂的费用、糟糕的用户体验以及信息孤岛现象。牛喜锋解释了JSM如何通过降低成本和依托于Atlassian的完整生态系统来改善这些问题,同时强调了JSM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努力。特别是JSM在IT服务管理解决方案方面的高效性,如易于配置、快速响应变更、与Jira Software和其他Atlassian产品的无缝集成,以及JSM的免费使用策略,只需支付提供支持的人员费用。
并且,JSM不仅限于IT服务管理,还包括HR、销售等其他领域的服务管理,所有这些可以通过统一的帮助中心访问。牛喜锋还提到JSM的人工智能和聊天软件集成功能,例如与Teams的无缝集成,允许用户直接在Teams中以自然语言提出请求和问题。在部署方面,JSM有两种部署选择:Data Center和Cloud版本,均提供免费试用。
IGS DevOps解决方案专家苏亮:穿越云海,亲历Data Center到 Cloud之旅
在当今的企业运营中,云迁移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。IGS DevOps解决方案专家苏亮先生就这个话题做了详细的讲解。苏亮首先介绍了当前对于服务器版本支持的政策终止情况,并强调了在安全上可能产生的漏洞。他明确指出,企业面临的选择主要有两个:一是转向Data Center版本,二是直接迁移到云端。并阐述了Atlassian云端的特点,包括其基于亚马逊技术架构的数据安全性、数据隐私和数据恢复能力,以及对于用户身份认证和信息安全的保障。
他特别强调了云平台的优势,如减少了运维工作量,包括版本升级和用户管理方面的工作。苏亮还指出,Atlassian云平台的产品和功能迭代快速,尤其在移动端支持和人工智能集成方面表现突出,如可以与Teams无缝集成,使用自然语言进行交互和处理问题。上云后,管理员可专注于更多业务相关的工作,提高产品使用效率。对于云迁移的具体流程,苏亮详细阐述了五个主要阶段:评估当前使用的产品和云端产品之间的差异、制定详细的迁移计划、进行测试性的迁移和准备工作、上线阶段保证服务器只读,并最终实现生产环境的云迁移。
携程翰城吕思情:携程基于 Jira Cloud 的敏捷管理实践
现场除了IGS的专家们以外,还特别邀请到来自携程公司的翰城吕思情。其主题分享《携程基于Jira Cloud的敏捷管理实践》涵盖了四个核心部分:与目标对齐、以产品为中心的协作框架、交付团队管理和与海外子公司的对齐。她指出,成功的项目管理依赖于人的作用,而工具则起辅助作用。携程通过运用Jira Cloud实现了目标的高度可视化,并通过产品需求连接不同团队和部门,确保了信息的透明传递。
翰城吕思情讲述了携程如何使用Jira Cloud对目标进行高度可视化,并依赖Jira Cloud内建的灵活性实现不同部门和团队之间的无缝对齐。她还强调了以产品为中心的协作框架的重要性,携程通过将产品需求(Story)作为连接不同角色(如业务、产品、研发等)的纽带,实现了跨部门、跨职能乃至跨国界的顺畅沟通。她展示了Jira Cloud如何帮助携程在不同项目阶段实现高效迭代,同时强调了Jira Cloud在实现携程与海外子公司目标对齐方面的作用。通过Jira Cloud,携程能够有效地管理跨境团队,实现战略目标的统一和信息的透明化。
圆桌对话
随着嘉宾们的演讲圆满结束,来自IGS的三位专家讲师:IGS DevOps解决方案专家苏亮、IGS资深产品经理刘寅、IGS ITSM解决方案架构师牛喜锋再次回到舞台,展开一场深入而富有洞见的圆桌对话。作为Atlassian的合作伙伴,他们不仅是行业的领航者,更是创新实践的亲历者,与大家分享在与Atlassian合作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, 以及对于AI时代的规划。
主持人:面对复杂的客户需求,你们通常如何结合自己的专长与Atlassian产品来设计解决方案,有哪些实际的策略会让你们印象深刻的案例吗?
苏亮:客户需求一般来说简单的客户需求类似于产品功能性质的。面对简单的客户需求,我们通常直接使用Atlassian产品的功能来实现解决方案。对于更复杂的需求,我们会推荐使用第三方插件或者是我们自研的插件。如果客户的需求在原生功能和插件市场中都找不到对应的解决方案,我们会进行研发性的工作,配合客户开发特定的功能。
刘寅:在处理ITSM相关的复杂需求时,我通常建议客户从简单的流程开始。例如,JSM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使得从最常用的流程开始实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通过逐步引入和完善更多流程,可以渐进地构建完整的服务管理系统。重要的是要开始动手实践,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考虑阶段。
主持人:各位最喜欢Atlassian的哪一款产品,喜欢它的哪一点?
苏亮:我个人偏好Confluence产品,因为我的工作多涉及文档类的内容。使用Confluence,我可以高效地进行文章编辑和知识积累,同时方便地和他人分享信息,这是我特别喜欢Confluence的原因。
刘寅:我更喜欢Jira。由于我的主要职责是开发相关的工作,Jira非常适合我处理开发需求管理和实现DevOps闭环。我们公司自身就在使用Jira,它涵盖了从需求到开发、部署、版本发布的全过程,形成了有效的实践闭环。
牛喜锋:我认为JSM在众多ITSM工具中有其独特的优势。它配置简单,引入了AI技术,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用户交流解决问题,这一点尤其吸引我。另外,JSM中的Automation功能也非常强大,它简化了与第三方协作或其他应用集成的过程,显著提高了效率。
主持人:其实现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影响着我们,IT行业的技术人员总是第一个被提及,最近的哪些创新产品对你的工作或者是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?
牛喜锋:最近几年,人工智能、AI、ChatGPT等技术对我产生了显著影响。虽然我们在中国大陆不容易直接使用ChatGPT,但其概念仍然有影响力。另外,国内的文心一言和字节跳动也展示了大数据模型和AI的潜力。我发现这些AI技术在帮助编写代码或封装可执行程序方面特别强大。例如,我可以让它帮助我调用Jira的接口或处理系统错误。未来,我希望看到更多利用AI来自动化服务管理系统的进展,比如自动生成服务目录。
主持人:未来几年人工智能是否会因为一些技术革新而有所改变?请各位老师帮我们畅想一下它会变成什么样子?
刘寅:近年来,OpenAI和各种算法的突破为多个技术领域带来了显著影响。我认为人工智能将主要用于服务人类,为大家带来便利。虽然有些人提出人工智能可能取代程序员的观点,但我认为这不太可能实现。人工智能的维护和发展仍然需要人类的参与。我设想的未来是,我们每个人都能控制一个AI机器人来协助编写代码,提高开发效率。我们需要向AI输入信息并进行纠正,但AI能在编程工作中起到辅助作用。
主持人:最近几年职场内卷几个话题经常会上热搜,我想问一下你们也这么卷吗?听说Atlassian有很多的考试任务,你们会觉得很难吗?
苏亮:确实,考试任务很多,职场上处处都在卷。我们所面对的Atlassian考试非常严格,涉及许多不同的认证,特别是云端的认证。Atlassian考试要求严苛,必须确保考试环境完全无人监督,并且考题大多基于场景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熟悉产品功能,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,以应对复杂的场景题。
牛喜锋:我也觉得Atlassian的考试很有挑战。与其他考试不同,它的题目基本都是场景题,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产品知识来解决问题。这些场景题考验的是实际操作和对产品的深刻理解。因此,应对这些考试,我们需要实际操作经验和深入了解产品,而不是简单地寻找答案或套题。
随着IGS与Atlassian的协作日益深入,在本次会议中展示了双方合作的无限潜力和前瞻性视角。双方将携手并进,继续推动技术革新,为行业带来更多颠覆性的解决方案。